外汇对冲 企业急补课(摘自珠江商报)
日期:2005-07-29 作者:管理员
外汇对冲 企业急补课
叶中平
《周小川:推远汇服务助企业对冲》成为香港财经报纸的头条新闻。
这是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在7月24日接受CCTV焦点访谈采访时谈到的其中一个观点,可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这个观点的重视。
的确,这次人民币上升,标志着中国进入浮动汇率时代。这种转变,对进出口的外贸企业最大的影响是:今天的对外接单到若干时间收齐销售货款时,是否可获得预计的盈利?如何避免收到外汇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变为亏损?企业看法普遍认为,这次升2%,已是定局,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变对企业来讲是宏观层面,而企业每天面对浮动汇率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报价,这才是企业最关心的微观操作层面。
因笔者一直从事外贸工作近二十年,并有多年利用香港银行进行外汇对冲的经验,明白这种具体操作对企业带来的好处。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前,笔者在相关媒体上曾发表过一些文章,如今回顾一下:
5月30日文:预算出一定比例的外汇货款,与银行签订远期汇价合同,也很值得考虑。
7月11日文:笔者认为,若选用第二种方法(与一揽子货币挂钩),外国对人民币汇率指责理据将大幅减少,也减少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动对经济的震动,长远来看会对中国经济更有利,但企业家对汇率掌握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在人民币升值当晚笔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过去企业习惯了平稳的人民币汇率,因而很少考虑用一些外币期货之类的长期交易方式,此类交易方式也未得到推广普及。现在面对新的外汇形势,企业必须提高应对外汇风险的技巧。”
7月22日文:在今天实行浮动汇率的时代,在远期交收的商业行为中,锁定汇率是能够降纸由于汇率变动带来损失的有效方法,商家可以与银行协商一定额度外汇的远期汇价,在一定时期内结汇,使汇价控制在确定的范围内。
以上都是讲必须要用远期外汇对冲的机制解决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外汇的对冲机制,在香港金融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外汇投资工具,企业或个人都可以通过银行的外汇业务部进行此对冲的活动。
举一例,宝丽雅公司出口一批电视仿真互动产品健身器去法国,价值100万欧罗。报价时,1欧罗兑1.28美元,预计这批货有8%的利润。这批货从签合同到交齐货及收齐货款共要90天。三个月后,在与银行结汇时,因于汇率变为1欧罗兑1.12美元,这样,这批货款实收到美元由原来的128万变为112万,这笔本来有利润的生意即变为亏本生意。在这个过程,工厂的成本和其它费用都没变,变的只是欧罗兑美元的汇率,就使企业无辜做了一批亏本生意,这就是浮动汇率对出口企业的风险。
对于这种业务,在香港,企业可在任何时间向银行谈判一个远期的汇率单价,把你三个月后结汇的欧罗兑美元汇率在今天锁定,就不会出现上述亏本生意之事,这种操作模式称之为用远期外汇锁定的外汇对冲。
笔者希望商会、银行向做外贸的企业提供这种知识的培训课程,使企业家尽快补上这门功课,企业才能在汇率机制成熟时应对自如。
《珠江商报》(2005年7月29日 A3时评)